自1966年Rashkind等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大动脉转位以来,介入性导管术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导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飞速发展,但因专业性强,发展时间尚短,对规范治疗缺乏认识,因此规范先心病介入治疗非常重要。现综合该领域进展,就规范化问题探讨如下。
自1966年Rashkind等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大动脉转位以来,介入性导管术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导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飞速发展,但因专业性强,发展时间尚短,对规范治疗缺乏认识,因此规范先心病介入治疗非常重要。现综合该领域进展,就规范化问题探讨如下。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一、适应证
心输出量正常、跨肺动脉瓣峰值压差≥50 mm Hg时需治疗,50 mm Hg以下可随访或30~50mmHg之间酌情行球囊扩张。接受PBPV治疗患儿年龄,除非病重,一般要大于1岁。对于异常严重肺动脉瓣膜狭窄,酌情可在新生儿期行PBPV治疗。
二、操作方法的规范
进行PBPV 前,先行右心导管术及左侧位右室造影,以确定跨肺动脉瓣压差及瓣膜狭窄类型,并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作为选择球囊大小的依据。先建立经过肺动脉瓣膜的钢丝轨道,将球囊导管沿钢丝经股静脉送入,直至球囊中央位于肺动脉瓣处。以少量对比剂扩张球囊以观察球囊是否恰跨在瓣环中央,若球囊已到位,则1∶3稀释对比剂快速扩张球囊,随球囊腔内压力增加,腰凹随之消失,即可吸瘪球囊。通常从开始扩张至吸瘪球囊总时间<10 s,以减少因右心室流出道血流中断时间过长引起的并发症。通常反复扩张2~3次。球囊扩张后重复右心导管检查,记录肺动脉至右室的连续压力曲线,测量跨瓣压差,并作右心室造影以观察球囊扩张后的效果及右心室漏斗部是否存在反应性狭窄。
三、球囊选择
选择较大球囊扩张发生远期肺动脉瓣膜返流的几率较大,目前,球囊/瓣环比值一般控制在1.2~1.3之间。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者选择的球/瓣比值可稍偏大。球囊长度要求:20 mm球囊适用于婴儿;30 mm球囊适于除婴儿外所有儿童;成人用30~40 mm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