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左室心内膜起搏,CRT的新台阶?

Does LVES Empower CRT to Greater Heights?

作者:  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日期:2010/11/22 17:10:2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双心室起搏的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被推荐用于心力衰竭和心室失同步患者,大量随机试验证实CRT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增加活动耐力,降低死亡率。理论上,选择理想的左室电极植入位置可以提高CRT的有效性。过去大多数研究中,左室电极一般植入冠状静脉窦的心侧静脉或后外侧静脉。这一技术需要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电极,尽管相关技术和器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迅速,我们仍然会在部分患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手术失败。对于无法成功植入冠状静脉窦电极的患者,多采用开胸或胸腔镜植入心外膜电极的方式。然而,对于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外科手术带来了更高的死亡率。左室心内膜电极起搏(Left Ventricular Endocardial Stimulation,LVES)对于不能经冠状静脉窦植入的患者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起搏位置也更具合理性。但是,由于技术复杂及电极在左室腔带来的血栓栓塞风险,使得这一技术的临床推广受到严重制约。近期发表的几项在动物模型及人体的研究发现,相比心外膜电极起搏,LVES方式CRT取得了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结果。LVES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CRT的前景如何,今后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LVES,LVES方式CRT能够走得更远吗?

  正方观点:LVES优势更多,CRT登上新台阶
  LVES的四大优势无法比拟
  首先,经穿间隔等方式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可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起搏部位选择。CRT左室电极植入术中如果出现较高的夺获阈值,经冠状静脉分支植入方式则会受到解剖位置的限制,无法选择更为理想的位置。心室内膜电极植入方式可以轻松选择阈值更为理想的植入位置。心内膜植入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膈神经刺激。在心内膜植入可以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这样使左室电极的脱位率和右室电极一样低。
  第二,左室电极中有嵌入式的心脏功能监测的传感器。电极植入左室腔内可以直接监测左室的收缩,可以更好地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改善恶化的心肌收缩力进行精确地调整,对心脏功能的失代偿进行更为准确的预估和预防。
  第三,左室心内膜电极有比心外膜电极更生理和不易诱发心律失常的优点。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的一些病例常常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这是因为其逆转了透壁的激动顺序,并使心内膜的除极和复极延迟。在动物模型中,这个激动顺序逆转增加了多源传导和透壁复极的离散度,从而形成折返,并且延长Q-T间期,增加间端扭转性室速的风险。左室心内膜电极的刺激是正常透壁的除极顺序,降低了心律失常风险。
  第四,标准的双心室同步治疗预期可能出现30%患者对治疗无反应。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可以降低无反应的发生。Garrigue S等观察17例经冠状静脉窦植入电极患者和8例经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患者。6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相比心外膜植入电极患者,心内膜植入电极患者心室同步性增加更显著,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增大。
  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证据
  van Denren 等对实验动物(狗)进行了左束支射频消融处理,并分别给予左室内膜起搏和左室外膜起搏。观察内容包括左室压力最大、最小变化速率,中风发生率,心电非同步性,复极的离散度。证实经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显著优于比心外膜电极植入。首先,与心外膜电极植入相比,心内膜电极刺激可以降低复极的透壁离散度,维持除极由心内膜向心外膜的生理顺序。心内膜电极比心外膜电极更少引起心律失常。第二,心内膜电极植入可以降低左室非同步性,缩短左室激动时间。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的关键在于心室非同步性的改善,心内膜起搏比心外膜起搏有更快的传导,心内膜电极起搏依靠很短的中心式的传导,而心外膜电极起搏会有更长的周长。第三,与相对应的心外膜电极相比,心内膜电极植入可以提高左室dP/dtmax90%。第四,在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的情况下,不同的起搏部位带来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心尖部植入比心底部植入有更显著的优越性。相反,不同心内膜起搏位置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同样,心内膜电极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较心外膜更少地依靠房室延迟的优化调整。该项研究针对的是急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室失同步模型,与心力衰竭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有所不同,但是其侵入性检查结果证实心内膜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毫无疑问地优于心外膜起搏。
  短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
  Derval N等最近完成了一项对比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心外膜电极和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的短期血液动力效果的研究。入选同种族35例非缺血心肌病和非瓣膜病且符合CRT植入标准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分别在心底部,中间隔,前壁,侧壁,下壁等部位起搏,与之相对应的心内膜位置起搏进行对比。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dP/dtmax, dP/dtmin,脉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研究对比了不论优劣起搏位点的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的不同情况,发现两者的+dP/dtmax,脉压和收缩末压无显著差异,心内膜起搏在不同的房室延迟下,-dP/dtmin均优于心外膜起搏。说明心内膜起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舒张期的作用,而不是收缩期。第二,最佳和最差的起搏位点存在非常广泛的个体差异,11个起搏位点中最佳和最差的分布相当均等。例如,左室侧壁的心外膜起搏在9%的患者是最佳位点,而在17%的患者却受益最少。第三,接受CRT植入的患者的起搏位置选择个体差异大。第四,理想起搏位置通常会带来各项检测指标的显著改善。经冠状静脉窦分支起搏心室侧壁,对照基线只有15%的改善,而经最佳起搏位置起搏会有30%的改善。因此,最佳的起搏位置可能比标准的心外膜心室侧壁起搏有双倍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这个结论对标准的心外膜心室侧壁起搏无获益的患者尤为重要。第五,还有接近10%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没有改善,与CRT短期无反应有关。
  LVES的技术途径
  左心室心内膜电极植入技术有三条途径,经穿刺房间隔途径,经主动脉途径,以及经心尖部途径。
  经穿刺房间隔途径,需要穿刺房间隔,电极经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再经二尖瓣进入左心室。永久性穿间隔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应用经上、下混合静脉入路。在1998年,Jais P等进行了第一例永久性穿间隔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应用了经右侧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的混合入路。经股静脉植入鞘管穿刺房间隔进入左房,经颈内静脉送入导丝,抓捕导丝送入左心房。沿导丝置鞘管入左心房,经鞘管送入起搏电极。另外一些法国研究者采取了直接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房间隔方式植入左心室电极。该方法没有专用的设备可以应用,根据个体和解剖的不同情况给予调整。经颈内静脉的入路,因为缺少经典的识别卵圆窝的解剖学标志,皮下隧道的制作表浅且较长,更易出现皮肤和电极损伤,而更具挑战性。
  房间隔穿刺一般多采用右侧股静脉入路,一些术者也采用混合入路,经右侧股静脉行房间隔穿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电极。应用穿间隔的方法植入左室电极,不管实际操作情况如何,在程序上理论上成功率是很高的。而且根据已发表的报告,通过长期观察,并发症较少,电极的长期稳定性好,阈值稳定,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消息。而且心脏电生理工作者对于经房间隔进入左心房的导管技术较为熟悉,在旁道、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已广泛应用该技术,实施电极植入也会得心应手。
  经腋、锁骨下动脉途径跨主动脉瓣的途径进行左室心内膜电极的植入只有较少报道,Reinig M等在一例以猪为模型的研究中经右侧颈动脉植入左室电极,研究经主动脉入路植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6个月起搏后,没有抗凝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出现较轻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处死动物后检查中未发现主动脉瓣损伤。在人类一般首选锁骨下 而不是颈动脉,跨主动脉瓣植入电极的长期风险和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查明。
  经心尖部途径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的方式是匈牙利研究者Kassai I等在2008年发表的,经局限性胸廓切开术,应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尖部,送入主动固定电极至左室心腔,在放射线指导下定位,固定电极,制作隧道至脉冲发生器囊袋。由于该方法不经过二尖瓣,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风险极小,但因其只在有限的几例患者应用,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1]  [2]  下一页

版面编辑:沈会会  责任编辑:张衡



左室心内膜起搏CRTLVES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